9月13日•▩,在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技能大師工作室裡•▩,張勇正在維修一塊日本村田自動絡筒機上的槽筒驅動板╃▩·◕。
公司從日本引進村田全自動絡筒機後•▩,張勇透過閱讀技術資料•▩,反覆實踐•▩,設定了適應本公司生產的紗線捻接引數和電清引數╃▩·◕。進口的自絡機部件損壞了•▩,以前都是送到代理商處修理•▩,不僅每次都要花費上萬元•▩,而且耽誤生產時間•▩,他就刻苦鑽研•▩,自己維修•▩,僅此每年就為公司節省約60萬元╃▩·◕。
“中秋節前•▩,擋車工反映T80支捻接線頭外觀質量不是太好•▩,不及時處理將會影響產品質量╃▩·◕。”張勇說•▩,他當即上機檢查•▩,發現問題有點複雜•▩,於是就與團隊開啟攻關模式╃▩·◕。
1996年•▩,張勇從海安中專機電專業畢業•▩,進入雙弘紡織╃▩·◕。深耕紡織裝置的技改與創新•▩,他從一名普通的電工•▩,成為全國紡織行業的翹楚•▩,熟練掌握電工│▩↟↟₪、棉紡│▩↟↟₪、自動化與控制等多領域的技術能手╃▩·◕。
10年間•▩,張勇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棉紡專業知識│▩↟↟₪、電子自動控制技術以及外語•▩,實現了公司進口裝置維修自主化╃▩·◕。
一次•▩,制線工場一臺義大利自動絡筒機突然停車╃▩·◕。接到報修電話後•▩,張勇就拎著工具包趕到現場╃▩·◕。他仔細地檢測機器的每個零部件•▩,是不是電腦程式出了問題•▩,可重新下載後卻依然無效╃▩·◕。透過反覆檢查•▩,他發現原來是整流逆變單元出現了問題•▩,更換IGBT和光耦後故障隨即得到解決╃▩·◕。
幹中學│▩↟↟₪、學中幹╃▩·◕。張勇對電氣技術孜孜以求│▩↟↟₪、刻苦鑽研╃▩·◕。“要讓裝置聽人的話•▩,你得先聽懂裝置的話”•▩,這是張勇常常掛在嘴邊的話╃▩·◕。他透過多年的摸索創新•▩,電氣控制專件的維護修理實現了自主化•▩,不僅節省了維修費用•▩,而且提高了裝置運轉效率•▩,每年為公司創造價值超過150萬元╃▩·◕。2014年•▩,張勇榮獲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•▩,2015年被命名為雙弘首位金牌工人•▩,獲獎勵技術乾股6萬元╃▩·◕。
2016年•▩,公司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•▩,張勇擔任主任•▩,承擔起技能人才培養│▩↟↟₪、技術交流│▩↟↟₪、專案創新等重任╃▩·◕。目前•▩,工作室已有成員15人•▩,都是各個工段的技術能手•▩,先後參與8個技改專案的創新與攻關•▩,為公司創造效益1000多萬元╃▩·◕。
自己的技能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•▩,他說•▩,自己的成長曆程正是公司注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寫照╃▩·◕。公司推行技術人員乾股獎勵制•▩,建立專業技術骨幹與行政幹部級別待遇對接制•▩,開展金牌工人│▩↟↟₪、首席技師│▩↟↟₪、雙弘工匠選樹機制•▩,在操作工中實施技能津貼制│▩↟↟₪、名師帶徒制│▩↟↟₪、多面手補助制╃▩·◕。儘管今年受疫情影響•▩,但張勇任講師的職工培訓學校沒有停•▩,透過線上與線下│▩↟↟₪、課堂與上機等方式•▩,與江南大學│▩↟↟₪、江蘇工院等院校•▩,聯合舉辦了棉紡專業│▩↟↟₪、現代紡織│▩↟↟₪、機電一體化等專業培訓班•▩,參加半脫產學習的青年職工達94人╃▩·◕。
聯絡人↟✘•·:王先生
手機↟✘•·:13951381636
電話↟✘•·:0513-88799018
郵箱↟✘•·:postmaster@ntshtex.com
地址↟✘•·: 江蘇省海安市曲塘鎮雙樓路191號